學粵語學買餸煲湯 張仁良校長法國太太變港媽生活記
發布時間: 2016/08/22 18:36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4
愛情要來的時候,任誰都擋不住。33年前,Christine Cappio(張雪婷)從法國的家鄉里昂到首都巴黎讀大學,遇上來自香港的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,火速撻着,愛得難捨難離,Christine在街市兼職賣牛內臟,希望賺夠旅費來香港見愛郎。回法國完成學業後,她義無反顧地離開父母和成長地,來到語言、文化大不同的香港,與張仁良結成夫婦,定居下來。
Christine在香港的日子,比在法國的更長,她愛上張仁良,亦愛上香港,為融入香港的生活,她苦練廣東話,學煮中國菜,做個香港新抱。香港已成為Christine的第二個家,雖然她笑自己已由鬼妹變成鬼婆,但她以一雙深啡色的法國眼睛看香港,比很多香港人來得更細緻。
丈夫張仁良忙於大學工作,兒子在德國從事金融,於是她在做義工以外,執筆將過去30多年、看似日常卻充滿努力汗水的在港生活寫成《鬼妹港故事》一書。
「食飯未?」香港人習慣這樣問好,Christine最初聽起來相當奇怪,
明明是3點鐘,當然食咗了,點答呀?我咪話食咗、食咗,又例如說「拜拜,下次飲茶」,不一定是去飲茶,這些都好得意,那句說話不是表面的意思。
曾經聽過很多外國人說,廣東話是最難學的語言之一,但是,學語言最好的辦法,莫過於身邊有個說當地語言的男女朋友。
張仁良在香港學過兩年法文,再申請獎學金到法國讀書,與Christine邂逅前已在法國讀書一年,所以兩人溝通不成問題,香港也有很多人會講英文,Christine大可在家中講法文,對外交際講英文便可以,
很多香港人識英文,講錯了可以轉Channel,所以不堅持是沒有機會講的。
小小的臉旦、高挺的鼻子、頭頂深啡色的法式短髮,眼前的Christine是百分百外國人樣子,但她一開口說話,略帶「鬼妹」口音的廣東話卻異常流暢,
你住在一個地方,識講那地方的語言,可以幫你明白當地的文化,而且繙譯很悶,講笑話隔了5分鐘再繙譯給我聽,我都不懂笑了。
現在她與張仁良溝通時而法文,時而廣東話,轉換Channel流暢有餘。
丈夫影響 愛上中菜
或者沒有嫁雞隨雞的觀念,但是愛郎的事業在香港,Christine當年二話不說來到陌生的香港,踏入一個傳統的中式香港家庭,學習當一個傳統的中式香港新抱,融入一個充滿西方色彩卻傳統的中式香港社會,從步出香港機場的一剎那開始,呼吸一口清新空氣都變得不容易,
所有東西都是不一樣。
懷着年輕人的一顆好奇心,加上有可信賴的男友在旁,讓性格容易敏感的Christine在香港從來沒有不安全感。
與張仁良在法國拍拖的時候,兩人每星期到中國餐館飲茶食點心,有時候會用張仁良從香港帶過去的電飯煲煮白飯,配一罐回鍋肉或午餐肉當晚餐,在香港從不下廚的張仁良不時煮兩味,罐頭食物以外的第一味中菜是冬菇燘雞,成功俘虜Christine的胃和心,
現在大部分時間在屋企都是煮中國菜,我已經習慣,丈夫很傳統,沒食飯會不飽,我們去倫敦旅行,第二日他便要去China Town飲茶,現在我回法國探媽媽兩星期,回來都會想飲茶、飲湯。
Christine最怕的中國食物之一是蛇,但早在法國的時候,張仁良已給她嘗過罐頭蛇羹,所以感覺還好,而不少外國人怕的動物內臟、雞腳等,她照食可也,
法國人很常食的兔仔,你們都不會食。
蒲慣街市 煲湯拿手
上茶樓、煲老火湯、去街市買餸是香港生活的基本課,訪問當日,與Christine在灣仔街市拍照,街角的牛肉檔掛住長長的牛舌,旁邊掛上連毛帶皮的牛尾,她依然神態自若,
初初來香港,住的第一個地方是灣仔,與丈夫的家人同住,第一次行街市正是灣仔街市,很多奇怪的東西賣,特別是賣肉的地方,跟法國很不一樣,擺肉的方法不同,無價錢,又沒有(不同部位的)名,點樣買?後來學識講要10蚊,要識得講點煮,蒸的、炒的。
就算是街市的生雞、籠內的田雞也難不倒Christine,反而覺得很有趣,現在有傭人負責煮飯,但她仍然不時與丈夫到街市拍拖,重拾當年情。
從交往至婚後半年,兩口子在灣仔與張仁良的家人同住,買餸煮飯由張媽媽負責,Christine悄悄去街市只作「參觀」性質,後來搬到香港仔的置富花園,張仁良怕他的鬼妹老婆被呃秤,每次去街市都要她站得遠遠的,
但我都不知道食甚麼,要去睇才知道有甚麼可以食,靚不靚的,反正都呃不到好多錢,一斤菜10蚊,都不可以收20蚊,最多一兩蚊,所以無所謂,如果經常幫襯同一間舖,他們認得我,我想都不會日日呃我。
Christine會煮的很簡單,可能是烚菜、炒菜之類的,
烚菜加蠔油,炒菜都是薑、蒜頭,少少鹽,都是差不多的(煮法)。
但中國人話食飯「最緊要啖湯」,在結婚前她來香港會情郎,初嘗張仁良媽媽的港式老火湯:蓮藕豬骨湯。
法國很少飲湯,多數是冬天晚上才會飲,不會有肉,多些菜,比較清淡的,初時飲(港式老火湯)覺得很濃、很肥,不過已經習慣了。
不只是習慣了,Christine愈來愈喜歡飲湯,喜歡當中的飲食學問,例如冬天和夏天應飲甚麼湯是對身體好,然後慢慢隨奶奶和街市佬學習,現在她最喜歡飲的,正是蓮藕湯,加塊豬肉或牛腱,加一把綠豆,最重要是章魚乾一隻,說起來頭頭是道,隨時叻過不少香港太太。
婆媳融洽 學習接受
與很多香港太太一樣,Christine是一名在職媽媽,1989年誕下兒子Lucien後,多由傭人和奶奶照顧,Christine最看不慣是中國人對小孩子的溺愛,一度擔心兒子變成小霸王,不會尊重長輩,
丈夫和奶奶都比較縱細路仔,要乜俾乜,特別是食飯的時候,阿仔不喜歡食沒有所謂,他(丈夫)會話你(兒子)要食乜,再煮給你,一定要細路仔食飽的,但我多數會話,如果你(兒子)不食就無得食,今晚才有得食,又例如我想小朋友多些Table manner(餐桌禮儀),丈夫覺得沒有所謂,長大一點就會學。
奶奶喜歡帶讀幼稚園的孫仔去茶樓,Christine擔心中式點心味精太多,對兒子的健康不好,但她沒有多講半句,她直言當時曾因管教孩子的方式不同而不開心,但她從來沒有跟丈夫或奶奶吵過架,
要學習接受,現在見我的兒子都不錯,邊個啱邊個唔啱你都不會知道,所以要接受是第二個方法,因為大家都是想孩子好的,我想教育不似是一個食譜,可能不同的小朋友,有不同的方法去教。
婆媳關係是一門大學問,Christine慶幸因言語不通,反而少與奶奶有爭拗,奶奶更視她如己出,手拖手帶她坐巴士,怕她在途中迷路走失,雖然不盡認同奶奶帶孩子的方式,但她懂得學會欣賞奶奶的付出,
嫲嫲婆婆和媽媽的角色不一樣,對待孩子自然不一樣,我返工的時候,都不知道發生甚麼事,回來見到阿仔有食嘢、安全,我不需要知太多,最好不要理太多,不喜歡就不要返工,自己湊仔了。
全文刊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第460期(收費閲讀),標題經TOPick修改,原題為「鬼妹港故事」。
《iMoney智富雜誌》facebook
【其他熱話】街機狂迷興趣變職業 訂造獨一無二遊戲機
【其他熱話】新屋入伙的習俗 點解要拜四角?
撰文 : iMoney智富雜誌